1.内存free


-m 表示单位是兆
total1:总内存(=used1+free1=used2+free2)
used1:已分配给buffer和cache的(=buffers1+cached1+used2)
free1:未分配的
shared1: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资源,一般不用。
buffers1:系统分配但未使用的buffer
cached1:系统分配但未使用的cache
used2:实际已使用的内存
free2:实际未使用的内存(=buffers1+cached1+free1)

cache和buffer的区别:
cache是预读取磁盘数据
buffer是准备写入磁盘或准备发送到网络的数据

2.top
-c 显示COMMAND整条命令而不是命令名。
-d 秒数: 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。
-p 进程号:指定只显示特定进程

1 : 显示多核cpu的每一个核的情况
r : renice进程优先级,正则为低优先级,负值为高。默认10
d或s : 刷新时间 
f或F: 添加删除显示的列
c : 切换只显示命令名或整行命令。
M : 按占用内存大小排序
P : 按点用cpu大小排序
W:  将当前设置写入~/.toprc文件中



3.网卡流量vnstat
yum install vnstat
vnstat -i eth0 -l
-i 指定监控端口
-l 为实时显示

通过ctrl+c结束,此时会显示汇总的信息。

4.磁盘io iostat
yum install iostat
iostat -d -k 1 3
-d 显示磁盘(隐藏cpu信息)
-k (以KB为单位,而不是block)
-m(以MB为单位)
1 每秒刷新一次
3 总共显示3次

-x 扩展选项
await:  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(单位是微秒毫秒)。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间,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,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。
         这个时间包括了队列时间和服务时间,也就是说,一般情况下,await大于svctm,它们的差值越小,则说明队列时间越短,反之差值越大,队列时间越长,说明系统出了问题。
svctm    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/O操作的服务时间(以毫秒为单位)。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,表示几乎没有I/O等待,磁盘性能很好,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,则表示I/O队列等待太长,         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。

5.进程/线程io iotop 
左右箭头可以选择排序的字段
r 逆序排序
o --only只显示当前有io的
-b 非交互模式
-n NUM设置监测次数,非交互模式很有用
-d 设置间隔,默认1秒,接受非整型,如1.1
-p PID 指定监测特定进程、线程
-t 加时间戳,非交互模式有用
-q 禁止头几行,非交互模式,有三种:
  -q 只在第一次监测时显示列名
  -qq  永远不显示列名
  -qqq  永远不显示I/O汇总。

6.tcpdump抓包到wireshark分析
tcpdump -i eth0 -s 0 -w aa.pcap host 192.168.1.20

有任何疑问请点击留言: 留言板
本文发布于http://wiki.too2.net,转载请联系本人。